中国西藏网 > 名家专栏 > 熊文彬

西藏的民居

熊文彬 发布时间:2018-10-08 13:56:00来源: 《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艺术》

  与庄重、肃穆、雄伟的宫殿和寺院宗教建筑相比,西藏的民居建筑可谓多姿多彩,独具一格。既有流动的式样独特的帐篷,也有土木混合结构的宽敞平房;既有造型轻巧的全木结构,也有厚重结实的泥墙建筑……

  因地制宜和经济实惠是西藏民居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帐篷主要流行于藏北牧区。牧民逐水草而居,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因季节的变更而变化,尤其是在冬夏之际都要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因此固定的民居很难适应流动畜牧的需要。藏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建筑资源有限,不仅缺乏高大的乔木,也缺乏坚硬的石材,因此帐篷这种独特的居住样式便应运而生。帐篷通常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其特点是保暖、可以折叠、便于携带,满足了流动的生活需要。

  木构建筑和半木构建筑主要流行于西藏东南部的林区,如林芝、昌都一带。这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盛产木材,是西藏著名的林区。拉萨和后藏地区则主要流行土、石和木材混合结构的建筑。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里地区,由于木材和石材相对匮乏,因此采用了以土坯和石材为主,结合木材的建筑式样。西藏各地气候、地理、海拔之间的巨大差异在各地民居建筑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也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建筑样式。


藏式楼房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西藏民居建筑的显著特点。以帐篷为主的牧区建筑根据人口和经济实力,尽管在大小和装饰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必须满足生活起居和保暖要求。其内部结构通常为中间高大,四周低矮,由四周向中间收分。低矮部分除门一侧用于出入外,其他部分通常铺设卡垫,供休息,中间则安设火塘或炉灶,用于熬茶做饭。帐篷门较低,窗户数量少,同时形制较小,一方面保证了室内外的通风,更为重要的是最大程度保证了室内的暖和。除常见的圆形帐篷外,同时还有方形和长方形的造型。色彩流行黑白两色。门、窗户和帐篷内外通常都要进行装饰,纹样丰富,其中宝马、双鱼、吉祥结等八吉祥物最受青睐。农区和林区的建筑通常为两层或三层的平顶结构。底层为牲畜圈棚,二层房间为会客室、厨房和寝室,三层为储藏室。房间内排满了各式藏式家具,柱头、门、门楣和窗户雕饰富有特色。木构建筑富于柔韧性,而以石材为主、结合土、木的建筑则坚实耐用。布局讲究协调、匀称,尤其是石墙的修砌讲究艺术性。墙体不仅具有强大的承重能力和韧性,同时墙面注重整齐、美观和协调,墙角转折笔直,棱角分明,块、面、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高耸、雄壮的美感。同时,有的地区的建筑在外墙敷色,如萨迦地区的建筑通常敷以黑、白、灰三色,而大多数地区的建筑则粉刷白色。


民居门饰

  在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同时,西藏民居建筑更加注重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协调和融合。牧区建筑帐篷的造型和黑、白色调,同四周空旷无垠的绿色草原,湛蓝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犹如雨后的蘑菇装点在起伏、婉蜒的草原上,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林区的木构建筑与高山、峡谷、流水完美融合,炊烟缭绕,恬静优雅。而石墙建筑则高挺雄奇,直插云霄,墙体明快的色彩,房顶随风飘动的经幡倒影在房屋周围流动的水中,四周是翻滚的麦浪,乡间小路上走动的牛羊……整个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极富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萨迦寺附近的民舍

  现在西藏的民居建筑在保持传统特点的同时,也逐步融进了现代气息。这一点在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城市民居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民居建筑发展的趋势。在保持传统建筑的外形、风格、色调和布局的基础上,开始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水泥、钢筋和装饰材料。其中,玻璃的运用最为广泛,一方面保证了室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具有独特的采光优势,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传统和现代在西藏民居建筑上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现代民居的新思路。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艺术的文化土壤

    001-156-001-北京-王双全-冈仁波齐神山.jpg
    依山而建、金光流溢的巨大寺院建筑,荒漠绝壁中苍遒古老的摩崖石刻和岩画,山口和湖畔翻飞的经幡,山顶矗立的古代城堡,佛殿内色彩缤纷的神奇壁画、雕塑和唐卡,辽阔草原上奔放的歌舞……总之,凡是高原居人曾经涉足的地方没有一...[详细]
  • 西藏艺术的主要题材

    W020180626535916036106.png
    在从吐蕃王朝初期至今,有文字记载的1300多年的历史中,苯教和藏传佛教先后成为西藏的主流文化,长期左右着藏族人的思想观念、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