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进行时 > 最新动态

高原上的参与式科技扶贫路

王淑 发布时间:2018-08-31 17:4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持续地发展青藏高原区域经济、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摆在国家和青藏高原各省区政府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和农牧民面前的重要任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十分关心藏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他在本世纪初视察藏区时,亲眼目睹了依靠科技保护草地生态、发展藏区畜牧业经济的成效和潜力,深受鼓舞,于是提出了设立“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发展”项目的建议,得到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支持。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国家组织全国40多个优秀科研、教学单位,400多位优秀专家,安排5个专项,分别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开展研究与示范工作。

  中国西藏网讯 “竟还有部分当地群众以乞讨为生!”初次来西藏羊八井甲多社区考察时,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畜牧业首席专家泽柏很是惊讶。

  西藏羊八井甲多社区地处高寒荒漠,降雨稀少、植物生长环境恶劣。“项目组考察发现,羊八井甲多社区因缺水植被覆盖率低,在这样一个半荒漠化草地上发展畜牧业确实不容易,并不是当地牧民不努力。”泽柏觉得,甲多社区的群众贫困确实是受自然条件限制。

  在这样的地方怎样解决贫困?带着这个问题,项目组开始调研和走访当地牧户。在走访中,项目组发现,甲多社区群众基本都有一手缝纫和编织的好手艺。

  “进入牧区的技术不仅是单纯技术层面的东西,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文化背景,在项目设计中要以当地农牧民为主体,依赖当地的乡土文化,充分发挥农牧民智慧,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社区民众对项目的参与度、认同度。”泽柏说,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畜牧业项目不需要高大上,只求有实效,要寻找适合当地特点的发展方式,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图为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畜牧业首席专家泽柏 摄影:王淑

  根据甲多社区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项目组确定了以藏绒山羊和牦牛为主导畜种,打造“甲多”特色山羊绒和牦牛绒品牌的思路,成立了秀果朵手工艺品加工专项合作社,建立了牦牛绒与羊绒生产加工房,让牧民的手艺大放光彩,开始走上手工艺品加工、销售之路。


图为甲多特色绒生产出的各式各样的纺织品。

  “以前需要拿到堆龙销售的牛羊绒毛,现在在自家门口就有人收购加工。”甲多村村主任斯塔多吉告诉记者,秀果朵手工艺品加工专项合作社是村集体经济,每年村民还可以从合作社分红。

  环境保护与农牧业协调发展一直是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畜牧业项目组力求破解的难题。在甲多社区,项目组就探索出了一条环保与生计协同的新模式。项目组突破甲多社区草地缺水的制约瓶颈,根据甲多社区的地理条件,经过反复实验攻坚克难,成功研发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自然落差喷灌技术,集成示范自然落差喷灌式天然草地喷灌技术,累计改良天然草地5800亩,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从实施前的29%提高到81.5%,产量提高到20%—40%,草地上生物量每平方米可增加0.061千克。

  项目实施五年来,以保护天然草地为基础,结合围栏封育,施有机肥腐熟肥和补播技术,退化草地得以恢复,草地生产力得到了提供。同时,项目组集成示范羊八井寒旱区燕麦饲草灌溉种植生产技术,累计完成人工草地5000亩和圈窝种草2000亩的示范种植,亩产干草达480千克,初步核算经济效益每亩达2400元。


图为甲多社区种植的燕麦获丰收。

  “非常感谢项目组!”斯塔多吉滔滔不绝地说起项目组进村后的变化,“现在,村里没有为了生计而出去乞讨的村民了”“以前村民需到邻村去买草养殖牲畜,人工种草项目实施以后,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多余的草卖出去”“解决了冬春缺草的问题后,冬春季节没有发生过牛羊饿死的事”“萨嘎达瓦期间除外,其余时间牛羊都能出栏”……


图为甲多村村主任斯塔多吉。摄影:王淑

  保护天然草地植被,大力发展圈窝种草,重视生态安全性饲草生产,提升饲草供给能力,调结构,促转型,打造甲多绒产品品牌,发展本土特色鲜明的生计多元化产业形态,甲多社区走上了一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畜牧业生产适用技术和模式,社区牧民也依靠科技技术走上了小康路,成为科技技术的使用者和最终受益者。据统计,甲多社区内户均牧业纯收入增加10505元。

  依靠科技技术,甲多社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环保与生计协同的新模式,为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策略和方法。(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贾华加)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