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18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十九大理论文章 > 选编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郭伦德 发布时间:2018-01-03 09:2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企业家精神系列讲话的高度概括,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造力和竞争力”指明了活力来源和动力方向。

  一、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身上的“钙”,是激发企业家不断创新的源动力

  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面对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工商界代表,习近平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习近平用三个“来自于”递进地阐述了市场活力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判断。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家创业时有一股劲,不达目的不罢休,几经失败而后东山再起;现在面对转型“火山”却退缩了,总是抱怨这个那个,不是要求这个补贴,就是那个扶持,过去创业时的那股劲不知道丢哪儿去了。这股劲就是企业家精神,没有这股劲,就是政府给再多的扶持也无济于事。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深有感触地说,当前最可怕的不是外在的困难如何多,而是经营者的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进取心消弭等企业家精神的减退。

  马云说,真正的企业家从不抱怨,因为创新都是逼出来的,没有人在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做好创新。我们不缺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家,但我们又很缺企业家,我们缺的是永葆企业家精神的、像马云那样的能够感召一代青年的“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身上的“钙”,是驱动企业家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培育出浸润着企业家精神的“真正的企业家”,那么无论我国经济是处在顺境还是处在逆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就永远不会枯竭。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主角是企业家,“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企业家对新技术和市场新变化有敏锐的捕捉能力,能够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市场机会,能够带来创造性“破坏”,打破旧的均衡,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是带领我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力量。但要把这股力量保持住、激发出来,就“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能够“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优秀企业家身上都有一种精神,它们是构成一个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灵魂,是感召一代青年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动力。无论是美国的“硅谷英雄”,如“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史蒂夫·乔布斯,还是中国的“互联网教父”,如“让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马云,在全球每天有无数的青年创客在搜索他们的创业故事,企图追寻他们成功的足迹。在中国,互联网英雄的成功故事正引发了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创新潮,移动互联时代最闪亮的发明在中国集中涌现,推动我国在世界创新国家中的排位不断前移。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也是破除山寨文化、树立工匠精神的需要。杨元庆说,“山寨文化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企业创新的最大因素”,“有些企业一看到好东西,不管是好的产品,还是好的模式,就拿来照抄,乐于做山寨。”为什么这些企业老板要这么做?缺乏执着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核心原因,企业老板不想创新,想要在企业树立工匠精神更不可能。因此,“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今天劳动者大军主体在非公有制企业的时代,必须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首先造就一批执着于创新的老板。在公司化改革的国有企业里,这个道理同样存在。

  三、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要从中华商道中汲取营养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善于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深度挖掘中华工商文明中的感人故事和精神特质,厚植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民族文化根基,形成企业家精神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第一,传承艰苦奋斗的中国意志。近代以来,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理想,以张謇、范旭东、卢作孚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开启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创业潮。在那样一个战乱不休、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他们创业之艰、办企之难,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百折不挠、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不至于亡国灭种保留了一口工业元气。与近代企业家面临的困难相比,今天我们碰到的“三座大山”算什么。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要教导年轻一代企业家传承艰苦奋斗的中华商业精神,磨练出迎难而上、富而思进的精神意志。

  第二,光大精益求精的中国气质。对商品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工业传统,从祖先传下来的和出土的大量中国文物来看,质量之精美、技艺之高超震惊世界,山寨文化从来就不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即使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侯氏制碱法”也写下了人类化学工业史上的光辉一页。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要教导年轻一代企业家重新发现和深度挖掘创新这个“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坚定文化自信,光大精益求精的精神气质。

  第三,高扬兼济天下的中国风格。“达则兼济天下”是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东西”,前有弦高救国,后有民国商人主导的“大沉船、大撤退、大转运”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叫嚣。富裕起来、不忘回报社会是中国企业家传承千年的精神风格。被毛泽东赞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热心办学甚至到了“痴狂”地步,不仅自身长期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节约下每一分钱用于办学,而且即使在陈氏集团陷入经营困境时,也公开声称“宁可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他坦言倾家办学是“受爱国愚诚所迫”,唱响了一曲“出卖大厦,接济厦大”的民族公益最强音。今天我们不提倡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们过苦行僧式生活,但也要教导年代一代企业家,崇尚勤劳节俭的中华风气不可丢,富而思源、回报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可忘。(中国西藏网 文/郭伦德)

  作者简介:郭伦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时代·新阶层·新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伟大的事业呼唤使命担当。[详细]